从“地上跑”到“天上飞” 浙江台州民营经济向新转型调研实录

  在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,清陶(昆山)能源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清陶能源”)项目施工现场机械轰鸣。该项目总投资100亿元,一期项目用地近300亩,达产后年产10GWh固态锂电池,有望推动台州市汽车制造支柱产业的新能源转型进程。

  而在40公里外的台州湾新区,穿上防静电服、戴上防尘头套、通过风淋室,记者终于进入浙江时空道宇科技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时空道宇”)旗下卫星超级工厂,一尘不染的生产车间、巨大的各类精密仪器映入眼帘。2021年9月,浙江省首颗商业试产星在这里下线,如今能够日产1—2颗、年产500颗卫星。

  

台州1.jpg


  (位于浙江省台州市的吉利卫星超级工厂。郭阳琛/摄影)

  作为中国民营经济发祥地、股份合作经济发源地和市场经济先发地,产业“上天入地”、经济“向新”的台州市却有一段刻苦铭心的往事。20世纪90年代,台州市GDP一度位列浙江省第3,此后长期稳定在第5。但由于产业转型乏力,2019年,台州市GDP被嘉兴市超越,滑落至第6位。

  相关数据显示,2000—2020年,台州市GDP由747.51亿元增长至5262.70亿元,20年间虽然增长了7.04倍,但增幅位列浙江省内最后1名。

  日前,记者在台州市现场走访调研发现,从“引领者”变为“追赶者”,台州市不再沉浸于过去的辉煌,在加快以汽车产业为代表的传统支柱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,还开足马力发展算力、氢能、低空经济、合成生物、机器人、泛半导体六大未来产业,推动产业结构从“地上跑”向“天上飞”转型蝶变。

  “民营造车第一城”的转变

  台州市,“汽车自主一哥”吉利的起家之地。1998年8月8日,第一辆吉利汽车“豪情”在首座工厂——吉利台州临海制造基地下线,开启了吉利进军家用汽车市场的征程。

  以此为开端,汽车产业成为台州市的支柱产业和城市名片,这里拥有汽车及零部件企业6000多家、上市公司12家,台州市也由此获得了“民营造车第一城”的美誉。

  2024年9月,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喊来一众高管,齐聚吉利台州临海制造基地讨论未来转型之路。随后,《台州宣言》横空出世。李书福明确提出,吉利要从此前的战略扩张转向战略聚焦、战略整合,将继续聚焦汽车主业,推进电动化、智能化、网联化、共享化转型。

  相比吉利而言,台州汽车产业更亟待转型。记者了解到,撑起当地汽车业产值基本盘的仍是传统产业,产量大利润却日益缩减。2023年,台州汽车制造业户均销售金额1139.4 9万元,同比下降8%;同时,台州市汽车产业销售金额已连续5年下降。

  《台州市未来汽车城发展规划》明确指出,台州市整车产线、产品有待进一步向新能源转型,“三电”系统、车联网等关键零部件配套能力有待提升,新能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有待加强。

  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的核心“赛道”,而台州市此前在新能源动力电池这一关键领域可谓“一穷二白”。近年来,台州市持续引进动力电池行业头部企业,做强电芯制造和模组集成等板块。

  “2022年夏天,台州市政府领导联系上我们,亲自到公司总部洽谈合作事宜。当年10月,黄岩区政府承接下这个项目,更是多次主动上门协商。仅1个月后,双方签署合作协议,台州清陶能源科技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‘台州清陶’)正式成立。”台州清陶总经理马健男回忆道。

  

台州4.jpg


  (建设中的清陶能源固态锂电池项目。受访者/图)

  据介绍,台州清陶系清陶能源全资子公司。清陶能源项目是台州市重点招引的重大新能源产业项目,项目总投资100亿元,两期项目全部完成建设后,年产能达20GWh。

  马健男表示,台州市、黄岩区两级政府给予台州清陶4亿元的股权投资。同时,双方还在布局储能市场、储能海绵城市建设上达成了深度合作。

  清陶能源创始人、董事长冯玉川也表示,台州市已成为清陶能源制造体系中的关键一环。围绕整车供应,清陶能源计划在产能和研发上持续发力,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和新质生产力发展贡献新的力量。

  除清陶能源项目外,比亚迪刀片电池、通益氢燃料电池、弗迪电池等重大项目也已纷纷落地,台州市新能源电池产业链正逐步形成。台州市统计局数据显示,2024年前三季度,台州市汽车制造业和新能源分别同比增长11.1%和15.2%。在龙头产业带动下,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215.11亿元,同比增长7.9%。

  央企民企合力开拓低空经济

  2024年被称为“低空经济元年”,而台州市的探索始于9年前。

  早在2016年,同属全国军用无人机前三强的航天彩虹无人机股份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航天彩虹”)和北京北航天宇长鹰无人机科技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北方长鹰”)分别落户台州湾新区;2020年7月,首架“台州造”大型无人机成功下线。

  2024年3月,台州湾新区机场正式启用。“绿色通道建成后,无人机可以直接牵引或者滑行到机场,只需10分钟。据初步估算,在台州生产、台州试验试飞、台州交付,至少可以节约10%的试验试飞周期和5%的生产成本。”北方长鹰副总经理陈林表示。

  “在台州市低空经济产业链中,除了龙头企业航天彩虹和北方长鹰为央企外,其他企业大多为民营企业。”台州湾新区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,民营企业对市场需求的响应更加迅速,能够灵活调整经营策略,快速适应市场变化。在低空经济领域,民营企业也能敏锐捕捉到市场需求的变化,及时推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和服务,推动低空经济市场化进程。

  浙江华荣航空装备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华荣航空”)便是最为典型的例子。该公司总经理蔡锡荣表示,公司前身为黄岩华荣模具厂,拥有30多年的工装模具生产经验。“公司早期主要生产洗衣机和汽车零部件,后来跟随主要客户的转型步伐,在2000年前后开始进入航空航天领域。”

  

台州3.jpg


  (华荣航空生产线。郭阳琛/摄影)

  记者了解到,华荣航空已承接我国多家航空、航天企业和高等院校、研究所的部分工艺装备加工制造等业务。中航工业和中国商飞是航空航天领域的两大央企,与中航工业合作多年让华荣航空名声在外,由此成为中国商飞C919国产飞机复合材料工艺装备的主要供应商之一。

  “2010年左右,中国商飞在上海市浦东新区的新厂房还没建设,我们就参与了工装模具的设计和研发,是第一批进入C919国产飞机供应链的企业。以公司提供的工装模具做支撑,生产的复合材料可应用于机身前段复合材料壁板、垂尾方向舵复材壁板、垂尾复材壁板等零部件上。”蔡锡荣表示。

  2023年,华荣航空在台州湾新区的新厂区正式投入使用,与主要客户航天彩虹和北方长鹰成为了“邻居”,2024年产值已提升至1.5亿元。

  蔡锡荣表示,目前,华荣航空也在自主研发小型低空无人机,应用于植保、养殖、消防等场景,一架无人机售价几十万元,载重50千克,可以单次飞行100千米。“市场反响还不错,已有多家公司看过样品,我们会根据客户需求定制生产无人机。”

  “在低空经济产业链拓展方面,民营企业发挥着关键作用。”上述台州湾新区负责人进一步指出,民营企业不仅涉足航空制造、航空物流等核心环节,还积极拓展低空旅游、航空医疗救援等新兴服务领域,可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,促进服务业向高品质、高效率方向转型升级。

  制造底蕴托起空天产业

  作为普通的地级市,台州始为何能在低空经济和空天产业先发制人?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多次问及这一问题,最终得到了较为一致的答案:制造业强势,供应链完备。

  在蔡锡荣看来,台州市制造业基础在全世界都是数一数二的。他告诉记者,仅在黄岩区,民营企业购买的数控机床就有2000余台,就连最为先进的五轴数控机床也有600余台。发展航空航天这样的高端制造业,数控机床是关键。

  这也成就了台州市高端装备制造供应链。“空客公司来华荣航空调研时,明确提出要看周边的供应链。他们看了之后非常震撼,现在90%的相关配件都能在本地买到,甚至今天电话下单明天就能送到工厂。而在北方,我们的一座工厂需要同样的订单,至少得十几天时间。”蔡锡荣表示。

  雄厚的制造业底蕴,也为新兴产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“地基”。2019年,吉利控股集团旗下商业航天企业——时空道宇落地台州湾新区,在这里建造起吉利卫星超级工厂,正式踏上了“造星之路”。

  

台州2.png


  (吉利卫星超级工厂自动化生产线。郭阳琛/摄影)

  “当初把卫星超级工厂放到台州市,主要也是想将卫星制造与汽车制造的经验相结合。吉利在汽车生产制造方面的能力和经验,对于制造卫星来说是很有借鉴价值的,包括制造检测工艺、零配件基础等。”吉利控股集团高级副总裁杨学良向记者阐释道。

  成本是摆在商业航天企业面前的第一道难题。时空道宇副总经理刘勇告诉记者,要想低成本、快速批量生产卫星,首先要进行模块化设计,提升通用性和复用率,缩短卫星交付周期;其次是核心元器件自研和采用工业级元器件替代航天级元器件,可降低卫星制造成本、简化研制流程;最后,就是采用柔性化脉动式生产方式。

  刘勇表示,以生产汽车为例,柔性生产线既可以生产小尺寸经济型轿车,又可生产大尺寸的豪华轿车。吉利卫星超级工厂正是借鉴汽车产业智能化、自动化等大规模量产制造模式,实现了卫星量产AIT(总装、集成、测试)的颠覆性创新,采用流水线并行生产的方式,把卫星的设计生产周期和成本大幅压缩。

  “台州市的政策支持也是时空道宇选择这里的重要原因。”刘勇进一步表示,台州市政府对高新技术产业给予了大力支持,提供了多项优惠政策,这些措施有助于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,吸引企业投资‌。

  近年来,台州市打造了空天“万亩千亿”新产业平台、未来产业先导区,聚集了一批高端装备制造企业,在产业链、供应链配套上,制造集群可互为支撑。

 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,2024年1—11月,仅台州湾新区一个省级新区,便实现低空经济产业链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56.45亿元。

  据台州湾新区负责人介绍,台州湾新区已建成约35万平方米的低空经济产业园和约28万平方米的空天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、航空主题馆。同时,无人机航空小镇预留可用土地达2000余亩,可用于引进产业链关键环节相关企业。

  多方合力化解人才缺口

  浙江省素有“七山一水两分田”之说,而台州市更是地处多山地区,这也拉长了与北京市、上海市等一线城市的时空距离。

  记者采访了解到,乘坐高铁从台州前往上海普遍需要约3小时,而从江苏省苏州市出发半小时便能到达上海。因为交通不够方便,有些外地研发人才不愿意到台州市工作,不少台州市大型企业只能选择把研发部门放在上海市。此外,台州市只有台州学院一所本科院校,在本土高端人才培养方面也存在短板。

  面对这些问题,台州市并没有回避。2025年1月8日,在“加快建设创新台州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工作推进会”上,台州市委书记李跃旗强调,要深入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发展,加快推动教育强市、科技强市、人才强市建设取得实质性突破;要全面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产业创新体系,深化创新联合体建设,建立“高校+平台+企业+产业链”结对合作机制,培育壮大科技创新型企业梯队,推动企业在产业创新领域大展身手。

  事实上,早在2023年5月,台州市便发布“人才新政3.0”,拿出真金白银政策招引人才。其中,对入选“500精英”高级至领军层次的创业人才,给予最高200万—2000万元的创业扶持资金,并提供最高5000平方米3年免租创业场所或给予相应租金补贴;给予顶尖人才(团队)分别最高1亿元的项目经费支持、首轮股权直接投资,特别重大团队上不封顶。

  据悉,复旦大学张江研究院、清华长三角研究院航空所等科研机构已相继落子台州市,成为服务企业、推广科研成果转化和产学研孵化的重要窗口。总投资4.4亿元的国家无人机产业计量测试中心,也落户台州市“万亩千亿”新产业平台,将于2025年年底建成并投入运行。

  蔡锡荣表示,高端制造业对于部分一线员工也有较高要求,至少需要五六年才能培养出优秀的技术人员,因此企业一线技术人员也存在缺口。

  台州市“人才新政3.0”也有针对性地进行了部署:对用人单位新引进具有中级职称以上的工程师、专业技术人才或中级工以上的技能人才,按每人最高5万元给予用人单位引才补贴;对职工新取得高级工以上职业技能等级证书,按最高每人1万元给予技能创富型企业工匠培育奖,将技术工人比例和薪资待遇等与企业用地、用能、亩均评价、技改补贴等挂钩。

  此外,台州市也在本土人才培养方面持续发力。2024年6月,台州学院第2届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工程专业学生毕业,这也是浙江省目前开办此专业的唯一本科院校。

  台州湾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,正在建设的星空飞行教育总部基地项目总投资7亿元,建成后将成为一所具有独立中国民航资质的全新航校,预计年均培训飞行学员500名左右,有助于填补浙江省在民航专业培训领域的空白。